國禮、國宴、國展……多年以來,這位德化人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身邊的人,他的作品多次成為贈送國際政要和友人的國禮。今年9月,他研制了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118件(套)國宴瓷和5件國禮,獲“突出貢獻獎”……
他,就是陳仁海,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瓷藝專家。因其精湛的技藝和影響力,故宮博物院甚至打破作者去世50年后才能收藏其作品的慣例,收藏了他的作品。
在今年9月舉行的金磚廈門會晤,陳仁海所創作的陶瓷作品同時被入選為國禮瓷和國宴瓷。其中,國禮瓷為《四海和尊》、《同舟共濟》、《鴻業遠圖》、《玉荷溢芳》、《吉祥如意》共5件,國宴瓷主要包括元首餐具套裝、金磚元首杯、元首茶器等在內的共118件(套)的《四海同心》系列。他也因為這次殊榮被坊間譽為“國禮大師”。
“千萬不要稱呼我為‘大師’,我并不是什么大師。我只是一名老師。”在茶間,陳仁海謙遜地回謝了別人給他的“大師”尊稱。
陳仁海,德化人。出生于教育世家的他,從小耳濡目染,浸染在藝術園地、陶瓷文化中。“作品一定要貼近生活、反映時代,才更有感染力。”一直以來,陳仁海始終把啟功大師的教誨銘記在心。走進陳仁海的藝術展覽室,每一件作品無論從形式還是細節構造上,都可以感受到創作時期所蘊含以及所要表達的時代含義。
“這次任務時間緊、任務重,著實忙壞了我們的小伙伴團隊。”談起本次創作,陳仁海說,國禮瓷和國宴瓷由于數量不同,因此分成兩個團隊同時進行,加班加點。“技術上,已經做過多次國禮作品的我們是信心十足;關鍵還是在時間緊的問題”。據了解,20多年來,陳仁海已先后做過《荷花女神》、《世博和鼎》、《紫歸牡懷》、《天鵝飛舞》等多件享譽陶瓷界的作品,有些作品入選國禮被贈送給國際政要和友人。也正因為有著二十多年的扎實技術和經驗積累,在接到通知之后便可以用十多天創作和靈感制作出國宴瓷、國禮作品設計稿,并于今年3月入圍。
然而,機遇總是伴隨著挑戰接踵而至。當入圍捷報傳來的時候,作品“再提升”的消息也同時到達。“提升,其實就是‘重做’。”陳仁海告訴記者,每個創作者的創作過程都是非常艱辛,大家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,苦心追求,憑借的是工匠們的文化自信、家國情懷。“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國白瓷文化的機會,而我有幸成為這個作品的創作者,更應該義不容辭、竭盡全力地完成這項神圣而光榮的使命”。
谷粒紋與江崖海波文的搭配,象征著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結合;“中國白”陶瓷與大寫意鼓浪嶼圖案和金色線條的點綴,體現出了中國的大國風范、閩南文化元素以及金磚特點等。在陳列室內記者看到了陳仁海設計的《四海同心》系列國宴瓷,記者還注意到,在該系列杯的杯底,采用陰陽雙面精雕的專利技術,透著光時可以看到象征榮華富貴的國花白牡丹;而當用手指按住花蕊,它又是一朵紅牡丹,粉嫩可愛、妙趣橫生;手機拍攝時,這個牡丹花就變成綠牡丹;空杯時,是一朵白牡丹;加入水后,卻是一朵黑牡丹。這種獨具特色的釉下彩金線寫意畫,獨樹一幟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首次亮相使用中國白的全釉瓷筷子,創新性的材質讓它成為整套餐具中的又一點睛之筆。
今年10月,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贊助單位、創作團隊授牌頒證儀式舉行,陳仁海代表其創作團隊接受表彰并獲頒“廈門會晤禮品研制突出貢獻獎”證書,以及金磚禮品研制貢獻獎。在這次會晤中,有著“世界白瓷看中國,中國白瓷看德化”之美譽的德化陶瓷再次贏得了世界的矚目。
代表作:
《世博和鼎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