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崇鄧

德化立豐陶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藝術總監

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理事

福建省雕刻藝術大師

泉州市工藝美術大師

\人物印象\

根于陶瓷 傳承本土文化

走進周崇鄧辦公室,一個結合多種文化元素、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映入眼簾。

2010年,周崇鄧自主創業,從一個雕塑設計員到藝術總監的華麗轉身,不僅是對自身努力的認可,更是將對陶瓷的熱愛融入自身事業中。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,正是這一份熱忱,讓他在陶瓷市場上初露鋒芒,獲得客戶的認可。初見周崇鄧,他身上有著德化本土平易近人且樸實的氣質,也許是這份實在讓敦煌公司有了合作意向,在敦煌公司的支持下,他的公司慢慢步入正軌,也在慢慢轉型,向多元化方向發展,在結合本土特色和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拓展。

不僅如此,周崇鄧還有著作為陶瓷商人銳利的氣息,對于陶瓷的燒制更是侃侃而談,在他的介紹下,記者學到了不少關于瓷雕的專業知識,例如如何辨別陶瓷好壞、城雕與瓷雕有何不同等。

感動于周崇鄧那份執著于心中的對于陶瓷的熱愛,讓他獲得了成功。十幾年的拼搏,對待事物的感觸不盡相同,他以自己的視角,一筆一畫勾勒出屬于自己的天地。

\人物對話\

泉州商報:您認為,陶瓷和雕塑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?

周崇鄧:中國被稱為瓷國,無論雕塑還是陶藝,制作者都要有較強的動手成型能力,也需要制作者對三維造型要有比較深刻的了解。另外,雕塑的立體方式和造型與空間之間的相互關系,對陶藝的成型方式有著極為積極的促進作用。陶藝和雕塑之間有著十分親密的關系,在現代陶藝中,經常借用了現代雕塑語言來表達自身所蘊藏的內涵。比如在對待抽象的塑造上,許多陶藝家在表達方式上就有意識地借用了雕塑語言——從眾多繁復的具體事物中抽出其本質特征,去偽存真,達成或夸張或張力十足的“抽象符號”,給予觀賞者無邊無際的想象力,從而表達作者內在的各種情緒:熱烈、平靜、憂郁、沖動、寂寞等等。

\創業故事\

說到周崇鄧,大家會不由自主地與《海絲之音》和《玉琶樂舞》聯系在一起。自從這一系列孤品上市后,一度引起業界的高度好評:周崇鄧將敦煌的飛天與泉州的妙音鳥相結合創作的《海絲之音》深受兩地消費者喜愛,和敦煌研究院合作,已經開發30多種作品成功入駐敦煌機場;《玉琶樂舞》參與“同一地球,同一片海洋”2014年國際海洋年,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《中國一日·重返泉州》紀念活動。

“這兩個最得意的系列作品,其實靈感都來源于敦煌的壁畫。”自從2010年創建立豐陶瓷以來,周崇鄧就一直醉心用壁畫理念來設計陶瓷,他的想法是等若干年后,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,他要將這些孤品展示給世人。

設計師首先是匠人

周崇鄧是土生土長的德化人,從小受當地陶瓷文化的熏陶,中專就學時,周崇鄧選擇了工藝美術專業,“在學習中,我深深愛上了陶瓷。”

愛好永遠是一個人發現自己的起點。周崇鄧開始漸漸深入自己的愛好,“我開始到處游覽各地的美術館,欣賞各種各樣的陶藝,了解到陶瓷除了古陶瓷和有一般的日用器皿之外,還可以以陶瓷這一媒體表現其藝術性,也就逐漸對現代陶瓷產生更深的興趣。”

之后,周崇鄧開始到處學習:參加華僑大學“海峽兩岸工藝美術發展與產業創新”高級研修班、參加清華大學陶瓷高級研修班,并迅速當起了陶瓷設計師。“當設計師我學到了很多東西,懂得了雕塑的設計和燒制的區別。陶瓷在燒制過程中會伸縮,雕出來跟燒出來的伸縮比例不一樣,有時候就會塌了或歪了。”周崇鄧告訴記者,設計理論和燒制實踐是兩個不一樣的概念,要靠經驗慢慢積累。“我認為設計是首先是匠人,舉個例子,比如瓷器燒的時候是1米,燒出來就變成82厘米,就要再加工,如果下面支撐點少了要給它加寬一點。”

2010年,周崇鄧決定自創公司,“理由很簡單,設計永遠是與時俱進的,在給別人打工當設計師時,有時候我的構思得不到認可,甚至否決,我就想自己嘗試下,生產出自己設計的產品,看看能否被市場認可。”

博眾家之長

宗教人物造像由來已久,國內外亦有許多佳作,不同區域不同時期造像風格不盡相同。周崇鄧認為,博眾家之長是提升創作水平的一個心經之路,多年來,他先后走訪了國內的石窟、寺院,收集整理許多和宗教造像有關的圖像資料,帶領研究創作人員,結合德化陶瓷雕塑,在表現形式文化傳承、藝術風格上進行了學術化的探討和比對,進一步豐富德化傳統陶瓷的表現手法。

公司創立初期,在一個偶然的機會,周崇鄧結識了敦煌市一家陶瓷公司的老板。這位老板很欣賞周崇鄧的設計理念,將一些敦煌的壁畫打印給周崇鄧,希望周崇鄧能根據壁畫,設計出富有靈感的陶瓷。周崇鄧太興奮了,這是將敦煌的壁畫和陶瓷的結合,他開始潛心研究。他認為,二者的結合要從傳統入手,結合現代時尚元素,才能賦予強烈的時代感。

近三年來,周崇鄧結合敦煌壁畫的題材,設計并成功燒制出60多種飛天仕女,引起國內外藝術界、宗教界的極大關注。其中,他將敦煌的飛天與泉州的妙音鳥相結合創作的《海絲之音》深受兩地消費者喜愛。

“《海絲之音》來源開元寺梁上妙音鳥飛天,妙音鳥24種樂器代表二十四節氣,符合德化陶瓷特色,又代表泉州文化特色。德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,《海絲之音》——上面頭發是阿拉伯頭飾,翅膀是天使的翅膀,臉部和身材是東方古典美的文化,手上拿著洞簫或琵琶,底下是地球加海浪這樣一個結構,結合‘一帶一路’沿路的一些國家特征。”周崇鄧說,《海絲之音》曾被帶到法國展覽。

創作之路摸出門道

在壁畫與陶瓷的結合上,周崇鄧越來越摸出門道。2014年,周崇鄧又獲得一殊榮,他設計的《玉琶樂舞》參與“同一地球,同一片海洋”2014年國際海洋年,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《中國一日·重返泉州》紀念活動。

“《玉琶樂舞》取材于敦煌飛天藝術。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,是敦煌藝術的標志。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,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。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,是引導眾生的靈魂羽化升天到凈土天界的象征。該作品繼承了瓷都千年來的傳統雕塑技藝,瓷質潔白似玉、溫潤剔透,胎骨細密透光,釉面晶瑩明亮,造型新穎別致,工藝精雕細刻,其飛天舞姿造型豐腴飽滿,線條明快流暢,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,飛動飄曳的衣裙、彩帶凌空翱翔,飛翔姿態十分優美,展現出纖纖神韻的飛天具有奮發進取、豪邁有力、自由奔放、變化無窮的飛動之美。”周崇鄧說。

“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設計,成型,烘坯,修坯,擦水,素燒,上釉,繪畫裝飾,再燒成后用其他材料配手把等好多過程。根據天氣的好壞,器形成形的難度,構思到制作,燒成所需的時間有所不同,所以說不上制作一件作品要用多長時間。急不得,一步一步有耐心地做下去。”周崇鄧說,“設計,不僅能讓生活更美,也要走向市場、創造價值,他的想法是等積累一定資金,他要辦一個展覽,將這些孤品展示給世人欣賞。”

作品獲獎情況

◆2011年獨創作品《祥云托月》獲得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“百花獎”評比金獎

◆2012年獨創作品《祥云祈福》獲“第七屆中國(合肥)國際文化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”

◆2013獨創作品《舞樂吉祥》獲得第八屆(莆田)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

◆2013年作品《祥云托月》、《舞樂吉祥》收藏于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

◆2013年5月作品《祥云托月》獲得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“百花獎”評比金獎

◆2013年五月獨創作品《舞樂吉祥》獲得第八屆(莆田)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比金獎

◆2013年作品《祥云祈福》收藏于福建省博物館

◆2013年作品《玉琶舞韻》收藏于福建省美術館

◆2013年作品《玉琶舞韻》《天宮舞樂組雕》收藏于福建中國閩臺緣博物館